哪一款更适合你 无线2.4Ghz鼠标大型横评
- +1 你赞过了
近年鼠标发展较快。但与计算机性能发展相比还是捉襟见肘,例如8800显卡在当时已经是比较强的显卡了,能够征服被号称为硬件杀手的《孤岛危机》就只有两张8800组SLI,但玩时也只是感受一下,在大分辨率下并不能达到完全顺畅的运行。
没多久又出现了4850,4870,9800等,不到一年260,280上市,现在只要一张不到一千的GTX260便能达到两张8800的效果,而一张GTX295便能完全征服《孤岛危机》,最近随着5850,5870,5970的上市更是让计算机性能突飞猛涨。相比之下键鼠产业就比较冷淡了。
我们可以看到鼠标每一次重大技术的革新相距都是那么的漫长,部分鼠标厂家耐不住寂寞自行研究新技术,例如罗技的大革命,突破性的使用无阻尼滚轮,不论他究竟给用户带来了多大的便利,但它确实比起其它鼠标更有个性,更有特点。但在大面积的技术革新上,利如滚轮到光电,从光电到激光,再从激光到蓝光,鼠标发展确实比板卡要慢。
鼠标技术诞生年代
|
鼠标技术原理分析
|
1983年,第一只机械式鼠标,也就是的滚轮鼠标。这种鼠标结构成为了当时的业界标准。机械鼠标主要由滚球、辊柱和光栅信号传感器组成。鼠标通过 ps/2 口或串口与主机相连。接口中一般使用四根线,分别是电源 ,地,时钟和数据。
|
当你拖动鼠标时,带动滚球转动,滚球又带动辊柱转动,装在辊柱端部的光栅信号传感器产生的光电脉冲信号反映出鼠标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化,再通过电脑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光标箭头的移动。
|
1980年代初,出现了第一代光电鼠标,但需要光电板,因价格较贵较难推广。1999年,安捷伦公司(Aeilent, 后改组为安华高, Avago)发布了IntelliEye光学引擎,继而市场上出现了不需要专用鼠标板的光电鼠标,光电鼠标的普及由此开始。
|
通过光电鼠标内部的一个发光二极管,让光线照亮鼠标底部材质表面并产生反射 ,通过一组光学透镜,传输到一个光感应器件(微成像器)内成像。通过这个过程,在鼠标移动时便会产生连贯的图像。最后通过图像分析芯片处理,便能完成光标的定位。
|
2005年,第一款激光鼠标上市。激光鼠标其实也是光电鼠标,只不过是用激光代替了普通的LED光,好处是可以通过更多的表面。
|
激光鼠标的镭射波长几乎是单一的,即使经过长距离的传播依然能保持其强度和波形;而LED 光则是Incoherent Light(非相干光)。(工作原理与光电相同,故省略)
|
2007年,蓝光鼠标特点是采“Blue Track”技术使用蓝光光束传感器,光束尺寸为传统光电鼠的四倍。
|
蓝光鼠标集成了跟踪传感器,利用蓝色的LED配合着特殊的镜头来捕捉位移,可在地毯和花岗石板等一系列材料表面上使用。
|
从列表中可以看出,键鼠的发展却实比电脑硬件的发展要慢。因此人们对键鼠升级欲望并没有对主机性能进行升级那么强烈,对于大部分从事IT行业的用户,计算机能够在自己满意的程度上的完成任务才是他们升级的目的。对于键鼠,大部分人都是持可用就行的态度,这样便导致了光电鼠,激光鼠,蓝光鼠并存的局面,甚至某些用户还在购买滚轮鼠标,享受着那份特有的阻尼感。
最新资讯
新品评测